皇帝说允礼之死不能有哭声,为何玉隐大哭撞棺赴死,皇帝不责怪?

皇帝说允礼之死不能有哭声,为何玉隐大哭撞棺赴死,皇帝不责怪?

所以,他给出果亲王的结局是暴毙身亡,而且为了让自己的双手,甚至是皇宫都干干净净。

他选择把果亲王的尸身送去关外,这样在关外发丧,就能够让天下人以为允礼是在外地死的。

不管是风寒还是时疫,不管是身体不好还是被叛军暗害,总之不管哪个结果都不会和皇帝,皇家,皇宫扯上任何关系。但是,皇帝这幅嘴脸,其实非常不得人心。

这一点,玉隐就很是不满,葬礼之上,皇帝的命令是不能听见哭声。

因为果亲王的丧事需要悄悄办,不能让太多人知道。可怜允礼一生对自己四哥毕恭毕敬,到头来却是这般下场。

于是,玉隐实在忍不住,在最后起灵的时候大哭一声:王爷,别丢下我,随后撞棺而死。

汩汩红血顺着她清白的面孔落下,真是又凄惨又美艳。可惜,玉隐最终也只能这样随夫而去了。

而这里有一个情节出现比较怪,那就是玉隐的结局。本来皇帝下令,葬礼不能有哭声,但是玉隐现在大哭,这已经是顶撞皇帝了,随后又撞棺殉情,为何皇帝没有丝毫怪罪呢?

而且,皇帝不仅是没有怪罪,而且是感念她的忠贞,给了她福晋的待遇,允许他们夫妻合葬。

要知道,皇帝可不是一个宽厚的人,面对有人挑战他的权威,他是不会丝毫手软的。

哪怕这个人是他的兄弟,他也会痛下杀手,用猪狗侮辱。

哪怕这个人是他的儿子,他也丝毫不留情面,赶去做别人的儿子,哪怕这个人是他的母亲或者皇后,他依然觉得母亲偏心,皇后狠心。

而这次,面对玉隐的挑衅和抗争,为何皇帝选择了妥协和赞扬呢?其实,这一次皇帝难得的温情,背后隐藏的险恶实在是太多了。

(1)允礼到底是“皇帝下手杀死的”,皇帝心中有愧,不让哭这就是最大的惩罚了,没必要搞得太过火

允礼之死虽然是甄嬛下的手,但是归其根本,还是皇帝在幕后策划了一切。他更像是一位腹黑导演,甄嬛和允礼都是演员,被戏耍了。

而且,允礼确实没有哪里做的特别不对的地方。

他半辈子几乎都是小心谨慎,对哥哥毕恭毕敬,唯有这一次做事过火,其实也完全可以谅解,皇帝这次下手其实非常阴狠。

对于允礼来说,算是一种无妄之灾,甚至是飞来横祸。

所以,如果皇帝稍微想起这个弟弟,其实心中也还是很愧疚的,尤其幼年时,这对兄弟还很交好。

所以,对于皇帝来说,不让哭,秘不发丧,这就是最大处罚了,没必要搞得太过火。对于玉隐,不能太过分。

(2)玉隐殉情,这在任何时代都是值得赞扬的事。皇帝不会冒天下之大不韪,为一个女子忠贞而大做文章

女子殉情,这在任何时代都是值得推崇和赞扬的事,尤其在封建等级严格的清代,这种制度更加有市场。

如果皇帝严惩玉隐,那么就是在和礼教作对。

皇帝是不会为了一个女子而去和整个官僚集团,封建礼教来做抗争的,因为太没有必要了。

另外,还值得注意的是,玉隐之死其实更是一种解脱,她孤单活着其实和死了没有区别。

就像她自己说的:皇帝做了这种见不得人的事,还不能我们议论,连哭都不被允许。

她说了这句话,其实就已经做好必死的决心了,这也就是苏培盛劝她别说这种大不敬话的理由。

而现在,玉隐殉情,其实并没有太坏的后果,她背后是甄嬛。皇帝如果迁怒玉隐,自然过不去甄嬛这道关,所以,既然阻碍重重,那就干脆成全玉隐贞烈的名声。

(3)甄嬛做事干净利落,皇帝觉得允礼已死,事情就可以完结了。再生事端,于各方都不利

甄嬛这次暗杀允礼,真的是干净利落,没有留下一丝后患。

甚至宫里人想追责都不知道是皇帝下的黑手,甄嬛这次做事,皇帝是真的很满意。

而得到这样的好结果,皇帝就觉得,可以到此结束了,如果再发展下去,其实对谁都不好看。

即便皇帝想重罚这件事的关系人,每个人都是不好下手的。

玉隐已死,没有了顾忌。元澈年纪小,而且是果亲王唯一血脉,不能杀,果亲王的仆人,可能都会被甄嬛力保。

如果这件事闹下去,其实对谁面子上都不好看。所以皇帝选择息事宁人,也是上策。

果亲王之死,玉隐殉情,表面上看是皇帝宽仁,实际上皇帝的阴狠和腹黑真的让人发指。这件事做的真的是太不地道了。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相关阅读

譬如捕鹿,晉人角之,諸戎掎之,與晉踣之,戎何以不免?全詩賞析
365最专业的数据服务平台

譬如捕鹿,晉人角之,諸戎掎之,與晉踣之,戎何以不免?全詩賞析

📅 07-29 👁️ 9740
天龙八部手游凤凰神兽获取攻略与性价比分析
365betmobileapp

天龙八部手游凤凰神兽获取攻略与性价比分析

📅 10-26 👁️ 8064
鸣神御祓祈愿祭
365betmobileapp

鸣神御祓祈愿祭

📅 09-12 👁️ 5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