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内阁制度
雏形
明朝最初沿袭元朝制度,设立中书省,置左、右丞相。洪武十三年(1380年),胡惟庸案之后,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了中书省和宰相,分中书省之权归于六部。原中书省官属尽革,惟存中书舍人。同年九月,朱元璋设置四辅官,以儒士王本等为之。从明代起,由皇帝直接掌管六部百司的政务,实际上等于兼任宰相,把君主专制扩大到了顶峰。洪武十五年,再次撤销,而仿照宋朝制度,设置华盖殿、武英殿、文渊阁、东阁诸大学士,其中礼部尚书邵质、检讨吴伯宗、翰林学士宋讷、典籍吴沉分别为四处大学士。之后,又置文华殿大学士,征耆儒鲍恂、余诠、张长年等人担任,以辅导太子,品秩为正五品,其主要权力只是顾问。这就是内阁的雏形。
成立
建文年间,改大学士为学士,悉数罢免大学士,各设学士一人。此后改谨身殿为正心殿,设正心殿学士。大明永乐帝虽有洪武帝一样独揽大权的雄才伟略,但一次又一次的御驾亲征让他不能真正意义上地总揽政事,于是一个帮助皇帝的“助手”机构——内阁应运而生。明成祖即位后,特派解缙、胡广、杨荣等入午门值文渊阁,参预机务,称为内阁。内阁制度至此建立。过去,宰相拥有决策权、议政权和行政权,明成祖成立内阁以后,把原来宰相拥有的决策权牢牢把持在自己手中,议政权分给内阁,行政权分给六部。地方上分三司,分管司法、军事、行政,直接对六部负责。在明成祖掌控之下,内阁与六部各司其职,国家最高行政命令从紫禁城发出,通过全国1936处驿站,全长143700公里的驿道,层层下发到帝国每一个角落。然而,“阁臣之预务自此始,然其时,入内阁者皆编、检、讲读之官,不置官属,不得专制诸司。诸司奏事,亦不得相关白。”也就是说:内阁此时仍然只是皇帝的私人秘书,不是权力机构。
发展
永乐中期以后,内阁职权渐重,兼管六部尚书,成为皇帝的最高幕僚和决策机构。后明宣宗朱瞻基时期,权力开始上升(三杨辅政),形成了更为完善的政务流程:全国大大小小的奏章,甚至老百姓给皇帝提出的建议,都由通政使司汇总,司礼监呈报皇帝过目,再交到内阁,内阁负责草拟处理意见,再由司礼监把意见呈报皇上批准,最后由六科校对下发。1425仁宗朱高炽时,明仁宗因杨士奇、杨荣等为东宫旧臣,升杨士奇为礼部侍郎兼华盖殿大学士,杨荣为太常卿兼谨身殿大学士,之后杨士奇、杨荣等人均兼有尚书职位,虽然身居内阁,其头衔均以尚书为尊。。自此,内阁权力加重,逐渐受到重视。明代宗朱祁钰的景泰年间,王文以左都御史进吏部尚书后进入内阁,自后后,诰敕房、制敕房俱设中书舍人,六部承奉意旨,内阁权力更大。虽有明英宗朱祁镇的正统末年的反复,可到成化年、弘治之际,内阁在已经成为足以对抗皇权的文官政府代表。正德年间,明武宗朱厚照所行之事被认为多荒谬不经。可也有有杨廷和等阁老撑着,未成大乱。明世宗朱厚璁的嘉靖时,改华盖殿为中极殿,谨身殿为建极殿,将大学士的朝位班次,列在六部尚书之前,地位大大提高。明代之内阁大学士虽无宰相之名,实有宰相之权。到嘉靖二十一年,权臣严嵩任武英殿大学士后,专擅朝政二十余年,内阁的权力已经完全与从前的宰相一样了。
顶峰
经过嘉靖、隆庆的发展,万历早期应该是内阁权力极盛的时期,张居正改革让内阁成为政府运转的中枢,张居正的实际上已经接近于现代首相的地位。
运作方式
内阁大臣的建议是写在一张纸上,贴在奏章上面,这叫做“票拟”。而皇帝用红字做批示,称为“批红”。按照规定,皇帝仅仅批写几本,大多数的“批红”由司礼监的太监按照皇帝的意思代笔。以往,按大明祖制,太监读书识字是被严令禁止的。大明宣宗不仅改了这个规矩,而且在他的鼓励下,宫里还成立了专门的太监学堂。后人猜测:明宣宗这一做法,其目的就是让太监牵制内阁的权力。久而久之,一种奇怪的政治格局出现了。我们发现明朝内廷、外廷的机构完全对称。外有内阁,内有司礼监,外有三法司,内有东厂、锦衣卫,外廷有派往地方的总督、巡抚,而内廷派往地方的也有镇守太监、守备太监等等。这样,内廷、外廷相互制约,才能确保皇帝的决策地位。但是,这也造成了内外两大政治势力的争权夺利。北京紫禁城东部的这片建筑在大明朝叫做文渊阁。明朝的内阁就设在这里。在明朝万历年间,内阁首辅张居正让这个紫禁城里最不起眼的房子成为声名显赫的所在。在文渊阁办公的内阁成为实际上的政务决策者。表面上,例行的政务流程似乎并没有改变,但决策权却出现了转移。张居正做到这点,理由是:首先,当时的大明万历皇帝还是个孩子,张居正身为皇帝的老师,很容易影响皇帝的决策。再者,万历帝的“批红”是在司礼监冯保指导下完成,而冯保跟张居正关系密切。内阁首相张居正把自己的意见授意他人,写成奏章,再由自己“票拟”赞同。幼年皇帝的批红自然毫无问题。结果 就这样,大臣的“奏章”,阁臣的“票拟”,皇帝的 “批红”,由内阁首辅张居正一手操控,达到空前一致。他的新政也就毫无障碍地顺利推进。其实张居正的新政推行的并不是十分顺利,改革必定面临利益冲突的争斗,而张本人、冯保、万历(实际上是万历生母)三个权力体系代表者协作,尤其是万历年幼,冯保、张居正素有交情,二人不对峙,使得张居正掌阁初期拥有绝对的权力,可是万历成人之后,情况则有了变化。自明朝初期以来,明朝的政务中心就在紫禁城这几个地方转换,权力的交替,左右着明朝的国运。宫闱重重之中、争权夺权的阴谋时有发生。通过明朝几代皇帝的努力,明朝曾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内阁政务体系,它在权力平衡方面堪称完善。
明朝87位内阁首辅列表图:首任内阁首辅为黄淮,末任首辅为李建泰明朝初期内阁首辅列表图
1402—1468年(从建文四年至成化四年),共66年时间,历成祖、仁宗、宣宗、英宗、代宗与宪宗6帝,产生了15位内阁首辅(其中高榖为代理内阁首辅)。
1.黄淮,1402年任内阁首辅,建文4年(洪武35年)8月入阁,本年11月降职。
2.解缙,1402—1407年任内阁首辅,建文4年11月入阁,永乐5年罢任。
3.胡广,1407—1418年任内阁首辅,永乐5年2月入阁,永乐16年5月卒于任上。
4.杨荣,1418—1424年任内阁首辅,永乐16年5月入阁,永乐22年8月降职。
5.杨士奇,1424—1444年任内阁首辅,永乐22年8月入阁,正统9年3月卒于任上。
6.杨溥,1444—1446年任内阁首辅,正统9年3月入阁,正统11年7月卒于任上。
7.曹鼐,1446—1449年任内阁首辅,正统11年7月入阁,正统14年8月卒于任上。
8.陈循,1449—1457年任内阁首辅,正统14年8月入阁,天顺元年正月罢任。
9.高穀(代理内阁首辅),1457年任内阁首辅,天顺元年正月代任内阁首辅,本年2月致仕。
10.徐有贞,1457年任内阁首辅,天顺元年2月入阁,本年6月罢任。
11.许彬,1457年任内阁首辅,天顺元年6月入阁,本年7月罢任。
12.李贤,1457—1466年任内阁首辅,天顺元年7月入阁,成化2年3月丁忧去职。
13.陈文,1466年任内阁首辅,成化2年3月入阁,本年5月降职。
14.李贤,1466年任内阁首辅,成化2年5月复职,本年12月卒于任上。
15.陈文,1466—1468年任内阁首辅,成化2年12月入阁,成化4年4月卒于任上。
明朝中前期内阁首辅列表图
1468—1529年(从成化四年至嘉靖八年),共61年时间,历宪宗、孝宗、武宗与世宗4帝,共产生了15位内阁首辅。
16.彭时,1468—1475年任内阁首辅,成化4年4月入阁,成化11年3月卒于任上。
17.商辂,1475—1477年任内阁首辅,成化11年3月入阁,成化13年6月卒于任上。
18.万安,1477—1487年任内阁首辅,成化13年6月入阁,成化23年10月致仕。
19.刘吉,1487—1492年任内阁首辅,成化23年10月入阁,弘治5年8月致仕。
20.徐溥,1492—1498年任内阁首辅,弘治5年8月入阁,弘治11年7月致仕。
21.刘健,1498—1506年任内阁首辅,弘治11年7月入阁,正德元年10月致仕。
22.李东阳,1506—1512年任内阁首辅,正德元年10月入阁,正德7年12月致仕。
23.杨廷和,1512—1515年任内阁首辅,正德7年12月入阁,正德10年3月丁忧。
24.梁储,1515—1517年任内阁首辅,正德10年3月入阁,正德12年11月降职。
25.杨廷和,1517—1524年任内阁首辅,正德12年11月复职,嘉靖3年2月致仕。
26.蒋冕,1524年任内阁首辅,嘉靖3年2月入阁,本年5月致仕。
27.毛纪(配图为其陵墓),1524年任内阁首辅,嘉靖3年5月入阁,本年7月致仕。
28.费宏,1524—1526年任内阁首辅,嘉靖3年7月入阁,嘉靖5年5月降职。
29.杨一清,1526年任内阁首辅,嘉靖5年5月入阁,本年7月降职。
30.费宏(配图为其书法作品),1526—1527年任内阁首辅,嘉靖5年7月复职,嘉靖6年2月致仕。
31.杨一清,1527—1529年任内阁首辅,嘉靖6年2月复职,嘉靖8年9月致仕。
明朝中后期内阁首辅列表图
1529—1572年(从嘉靖8年至隆庆6年),共43年时间,历世宗、穆宗2帝,共产生了17位内阁首辅(其中顾鼎臣为代理内阁首辅)。
32.张璁(后改名张孚敬),1529—1531年任内阁首辅,嘉靖8年9月入阁,嘉靖10年7月致仕。
33.翟銮,1531年任内阁首辅,嘉靖10年7月入阁,同年10月致仕。
34.张孚敬,1531—1532年任内阁首辅,嘉靖10年10月复职,嘉靖11年8月致仕。
35.方献夫,1532—1533年任内阁首辅,嘉靖11年8月入阁,嘉靖12年4月降职。
36.张孚敬,1533—1535年任内阁首辅,嘉靖12年4月复职,嘉靖14年4月致仕。
37.李时,1535—1538年任内阁首辅,嘉靖14年4月入阁,嘉靖17年12月卒于任上。
38.夏言,1538—1539年任内阁首辅,嘉靖17年12月入阁,嘉靖18年5月致仕。
39.顾鼎臣(为代理内阁首辅),1539年任内阁首辅,嘉靖18年5月入阁,本年本月降职。
40.夏言,1539—1541年任内阁首辅,嘉靖18年5月复职,嘉靖20年8月致仕。
41.翟銮,1541年任内阁首辅,嘉靖20年8月入阁,本年10月降职。
42.夏言,1541—1542年任内阁首辅,嘉靖20年10月复职,嘉靖21年7月罢任。
43.翟銮,1542—1544年任内阁首辅,嘉靖21年7月复职,嘉靖23年8月罢任。
44.严嵩,1544—1545年任内阁首辅,嘉靖23年8月入阁,嘉靖24年12月降职。
45.夏言,1545—1548年任内阁首辅,嘉靖24年12月复职,嘉靖27年正月致仕。
46.严嵩,1548—1562年任内阁首辅,嘉靖27年正月复职,嘉靖41年5月罢任。
47.徐阶,1562—1568年任内阁首辅,嘉靖41年5月入阁,隆庆2年7月致仕。
48.李春芳,1568—1571年任内阁首辅,隆庆2年7月入阁,隆庆5年5月致仕。
49.高拱,1571—1572年任内阁首辅,隆庆5年5月入阁,隆庆6年6月罢任。
明朝后期内阁首辅列表图
1572—1624年(从隆庆6年至天启4年),共52年历史,历穆宗、神宗、光宗与熹宗4帝,共产生了16位内阁首辅。
50.张居正,1572—1582年任内阁首辅,隆庆6年6月入阁,万历10年6月病卒。
51.张四维,1582—1583年任内阁首辅,万历10年6月入阁,万历11年4月丁忧。
52.申时行,1583—1591年任内阁首辅,万历11年4月入阁,万历19年9月致仕。
53.王家屏,1591—1592年任内阁首辅,万历19年9月入阁,万历20年3月致仕。
54.赵志皋,1592—1593年任内阁首辅,万历20年3月入阁,万历21年正月降职。
55.王锡爵,1593—1594年任内阁首辅,万历21年正月入阁,万历22年5月致仕。
56.赵志皋,1594—1601年任内阁首辅,万历22年5月复职,万历29年9月病卒。
57.沈一贯,1601—1606年任内阁首辅,万历29年9月入阁,万历34年7月致仕。
58.朱赓,1606—1608年任内阁首辅,万历34年7月入阁,万历36年11月病卒。
59.李廷机,1608—1612年任内阁首辅,万历36年11月入阁,万历40年9月致仕。
60.叶向高,1612—1614年任内阁首辅,万历40年9月入阁,万历42年8月致仕。
61.方从哲,1614—1620年任内阁首辅,万历42年8月入阁,泰昌元年12月致仕。
62.刘一燝,1620—1621年任内阁首辅,泰昌元年12月入阁,天启元年10月降职。
63.叶向高,1621—1624年任内阁首辅,天启元年10月复职,天启4年7月致仕。
64.韩爌,1624年任内阁首辅,天启4年7月入阁,同年11月致仕。
65.朱国祯,1624年任内阁首辅,天启4年11月任内阁首辅,同年12月致仕。
明朝末期内阁首辅列表图
1624—1644年(从天启4年至崇祯17年),共20年,历熹宗、思宗2帝,共产生了22位内阁首辅。
66.顾秉谦,1624—1626年任内阁首辅,天启4年12月入阁,天启6年9月致仕。
67.黄立极,1626—1627年任内阁首辅,天启6年9月入阁,天启7年11月致仕。
68.施凤来,1627—1628年任内阁首辅,天启7年11月入阁,崇祯元年3月致仕。
69.李国,1628年任内阁首辅,崇祯元年3月入阁,本年5月致仕。
70.来宗道(书画题跋),1628年任内阁首辅,崇祯元年5月入阁,本年6月致仕。
71.周道登(书法作品),1628年任内阁首辅,崇祯元年6月入阁,本年12月降职。
72.韩爌,1628—1630年任内阁首辅,崇祯元年12月入阁,崇祯3年正月致仕。
73.李标,1630年任内阁首辅,崇祯3年正月入阁,本年3月致仕。
74.成基命(所作墓志铭),1630年任内阁首辅,崇祯3年3月入阁,本年9月致仕。
75.周延儒,1630—1633年任内阁首辅,崇祯3年9月入阁,崇祯6年6月罢任。
76.温体仁,1633—1637年任内阁首辅,崇祯6年6月任内阁首辅,崇祯10年6月致仕。
77.张至发,1637—1638年任内阁首辅,崇祯10年6月任内阁首辅,崇祯11年4月罢任。
78.孔贞远,1638年任内阁首辅,崇祯11年4月入阁,同年6月罢任。
79.刘宇亮,1638—1639年任内阁首辅,崇祯11年6月任内阁首辅,崇祯12年2月罢任。
80.薛国观,1639—1640年任内阁首辅,崇祯12年2月入阁,崇祯13年6月致仕。
81.范复粹,1640—1641年任内阁首辅,崇祯13年6月入阁,崇祯14年5月罢任。
82.张四知,1641年任内阁首辅,崇祯14年5月任代理内阁首辅,本年9月降职。
83.周延儒,1641—1643年任内阁首辅,崇祯14年9月入阁,崇祯16年5月罢任。
84.陈演,1643—1644年,崇祯16年5月入阁,崇祯17年2月罢任。
85.蒋徳璟,1644年任内阁首辅,崇祯17年2月任代理内阁,同年三月罢任。
86.魏藻德,1644年任内阁首辅,崇祯17年3月入阁,本年本月卒于任上。
87.李建泰,1644年任内阁首辅,崇祯17年3月任代理内阁首辅,本年5月罢任。
从1402—1644年(建文四年至崇祯十七年),共242年历史,明朝总共产生了87位内阁首辅,其中有4位代理内阁首辅(分别为高穀、顾鼎臣、张四知、蒋德璟与李建泰),平均每位内阁首辅在任时间为2.7年。明朝在任时间最长的内阁首辅为“三朝元老”杨士奇(1424—1444年,历仁宗、宣宗与英宗三朝,名相),其执掌内阁政务达近20年;担任内阁首辅时间达到或者超过10年时间的内阁首辅有成祖朝的胡广(1407—1418年,共11年,于成祖朝中后期入阁辅政,名相)、宪宗朝万安(1477—1487年,共10年,于宪宗朝后期入阁辅政,庸相)、世宗朝严嵩(1548—1562年,共14年,于世宗朝后期入阁辅政,奸相)与神宗朝的张居正(1572—1582年,共10年,于神宗朝初期入阁辅政,名相)等4人。
明朝16位皇帝中每朝为世人所熟知的著名内阁首辅有:明成祖朝的胡广、明宣宗朝的杨士奇、明代宗朝的陈循、明英宗朝的徐有贞、明宪宗朝的万安、明宪宗朝的刘健、明武宗朝的李东阳、明世宗朝的严嵩、明穆宗朝的李春芳、明神宗朝的张居正、明熹宗朝的叶向高与明思宗朝的周延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