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一些糖丸儿会对进入一段亲密关系而感到恐惧。一旦接受了这份感情,就需要回馈对方的情感,这让我们感到压力和焦虑。我们会开始担心自己是否能够真实地表达自我,担心对方接受不了真实的自己:“如果Ta以后不像现在这么喜欢我了怎么办”,“如果Ta跟我了解久了发现我也不过如此怎么办”。这种恐惧会让我们不敢轻易地投入到一段关系中,因为害怕面对可能的失败或伤害。与其如此,不如直接不开始一段感情。
3 单恋是一种“习得性”的模式
性单恋并非一时的心境,Ta可能会和我们过去成长的经历有关。
很多人把性单恋和回避型依恋人格联系起来,因为两者有很多共通之处,都表现为对亲密关系和情感依赖的回避,可以说,性单恋是回避型依恋的表现之一。回避型依恋是一种常见的依恋类型,Ta常常源自于童年时期的家庭环境,可能是由于父母缺乏情感上的支持或者忽视而导致的。
如果一个小孩在一个不太表达情感的家庭,或者是对爱情有着复杂态度的家庭长大,当小孩自己的需求常常得不到回应,Ta可能就逐渐学习到,得不到回应的爱才是正常的状态。
同样的“习得性”也发生在过往的情感经历中,比如经历表白被拒,在感情中遭受了背叛或欺骗等等,都可能给我们留下深深的创伤。若是不断经历类似的不健康的关系或情感伤害,很容易对开始下一段亲密关系感到恐惧,并且会陷入自我否定或怀疑,比如觉得自己不够好、不值得被爱等等。
而这种“我得不到爱才是正常的”信念,是一种自我否定式的认知,当持有着这个信念,我们渐渐会形成“遇到爱”→“我不配得到爱”→“逃离爱”的思维模式。当我们再遇到被爱的情景下,可能会感到不适应,所以选择逃离来暂时缓解不安和压力,逐渐将逃避作为一种习惯性的应对方式,来保护内心的安全感。
1 给爱情祛魅,自在享受单恋的快乐
在影视作品或者书中,爱情常常被浪漫化和理想化,让我们向往。但人们对爱情的实际体验是多种多样的,斯滕伯格提出的爱情三角理论认为,任何爱情的维系可以由三个构成部分组合而成:亲密、激情和承诺,真正完美式的爱情需要充分具备三要素,这是很理想化的爱情,也很难长期维持。实际上,这三个组成部分都会随着时间和事件发生变化,尤其是激情,很难通过自我控制就可以维持。所以,爱情中的分分合合太常见了,却也是关系发展的一部分,如何接受这种变化,是我们需要学习的能力。
另一方面,激情可以解释为某种强烈的情绪或者渴望,那些让我们脸红心跳、兴奋紧张的情感,在一定程度上,都是通过刺激多巴胺带给我们的。而刚好,性单恋也可以通过想象类似的情景刺激多巴胺分泌,在感受上似乎和恋爱没有什么不同。
所以,如果你认为现阶段享受单恋的体验,不想做任何改变,那就可以自在享受单恋的愉悦。恋爱不是必需品,不必急于进入一段亲密关系,也不必因为自己的恋爱模式感到羞愧或者焦虑。每个人的恋爱方式和节奏都不一样,无论我们选择的是哪种方式,都应该是基于真实的需求和愿望,而不是社会的期待或者Ta人的影响。
2 欣赏喜欢的Ta,也要肯定被爱的自己
我们在茫茫人海中喜欢上那个Ta,一定是欣赏Ta身上的某些优点,相信自己的眼光,也要相信,当Ta靠近你的时候,也一定是被你身上的某些闪光点所吸引。
我们可以试着学会关注和满足自己的情感需求,尊重并接纳自己的优点和缺点,给自己更多的爱和关怀。当我们学会了爱自己,就会更容易接受别人对我们的爱,从而降低了对于被爱的抵触情绪。比如我们可以想象一下,你理想的伴侣或者朋友会对你说些什么呢?比如Ta会肯定你的优点和能力,也愿意包容你的缺点和不足,关心和照顾你等等。你可以试着在心里描绘出那个理想型的行为和话语,然后把自己想象成那个人,和自己进行对话。也可以用你喜欢的方式,比如日记、录音或者录像等形式,将一些肯定、安慰自己的话记录下来,给自己更多的支持。或者和信任的朋友和家人分享你的想法和感受,Ta们可能能够给予你一些启发和支持。
3 挑战曾经的固化思维,别急着打“退堂鼓”
如果我们内心或是生理性渴望对亲密的需求,却又用“去激活策略”来压抑这种渴望,无疑是痛苦的。这时候,别下意识地将对方推开。正视自己内心的渴望,承认自己对亲密关系的需求,以及了解可能存在的恐惧和不安,是挑战固化思维的第一步。不要急着放弃,而是勇敢地面对自己的情感,尝试与恐惧对抗。
我们的恐惧大多是源于亲密关系的不确定性,因为无法预知和控制未来,所以会担忧得到后又失去的可能性。为了减少对亲密关系的失控感,我们可以想象,如果拥有了这段关系,我们可以在这段关系中做些什么,让彼此的关系更稳固,又可以从这段关系中实现什么价值和成长,从而减轻这种不安的情绪。
心理咨询师通常会帮助我们探索对亲密关系的恐惧和不安的根源,通过认知重建的方法来帮助我们识别并且改变恐惧背后的负面、扭曲或者固化的思维模式,咨询师可能会提出挑战性的问题,帮助我们理性地看待这些想法,然后寻找更积极、合理的想法来减轻恐惧。
而我们在生活中也可以用日记、绘画和对话等形式回顾过去的亲密关系,利用上述认知重建的方法进行自我对话,寻找更积极的思维模式。
4 不执著于自我依靠,寻求互相支持
向伴侣坦诚自己的需求,表达自己的渴望和对爱情的担忧,即使是“性单恋”取向或者回避型依恋,也可以试着和对方交流,让对方了解自己,而不是感到困惑或者怀疑。如果你希望在爱情中保持距离和自我独立,但也可以试着将对距离的需求表达出来,互相理解和体谅。
无论我们选择的是单恋还是双向的爱情,重要的是要尊重自己的感受和需求,以及尊重Ta人的感受和选择。在爱与被爱之间,我们都应该享受自己的快乐,并肯定自己的价值,相信在未来的生活中,我们会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和满足。
往期高赞回答:
一个人彻底改变自己有多难?需要多大的勇气?
有哪些心理学小技巧可以运用在生活中?
为什么有些人不喜欢承认错误?
从不主动联系是感情冷淡吗?
【安慰记心理小店,安慰记zhào着你!抱团取暖加入成长群,深度探索开启咨询之旅 】
同名公号:安慰记心理
回树洞体验免费心理树洞
回解梦参与科学地解梦
回指南得心理咨询使用指南返回搜狐,查看更多